第106章作战方案106(2 / 2)

所以一个政权所控制人口的数量,直接关系到这个政权的实力的大小。

为啥我的二岳父原来手下只有5000的精兵。不是条件太高,没有那么多合适的兵员,而是养不起。

海南岛也就是200多万人,总体的人口基数在这,能够支撑的部队的数量真的很有限。

不过从我出现在海南岛以后,随着疫苗和简易的医疗措施的推广,青少年和儿童的死亡率明显下降。

肉眼可见,街面上的半大小子是越来越多。

这些都是优秀的劳动力,优秀的兵员。

虽然没有进行认真的统计。我岳父管理的两广地区,人口的总数已经不算少。

广东虽然是新占领的,但是除了在广州城市里,别的地方没发生过什么激烈战斗。

所以广东地区的人口损失不大。

广西地区也差不多,虽然好像战斗的次数比较多。

但是没发生过什么拉锯战,基本上于家军过去一打,清军或者说是吴三桂的人马就投降或者跑了。

对老百姓的伤害比较小。而且广西地区推行接种牛痘时间更早。

我在广州地区实行的医疗技术的推广,在广西也进行了。

各项措施虽然不如我这个巡抚直接管理,见效那么快,效果那么明显。

但是大体的的医疗管理系统算是有了。

特别是接生婆培训系统的建立,婴儿出生后的死亡率下降了很多。

然后这就让这些地区的人口数量出现一个井喷。

当然增加的这些人口数量,是婴幼儿和少年居多。

但是古代计算人口的时候,是不把这些小家伙算在内的。

你看古代的文献,总是出现一个词叫做丁口。

这个丁是表示成年男人,清代,凡男子自十六至六十岁称丁,妇女称口,合称丁口。

收税的时候,是以这个家庭里面有几丁来收税。

服劳役也是一样,征兵的时候也一样,你家有几丁,就要出多少徭役。

就算不进行详细的统计。在我岳父的控制范围内,少说也得有1000万的成年男性。

差不多相同数量的妇女,再算上未成年的孩子。可能得超过四五千万人了。

不要觉得的孩子好像太多。现在的家庭,四五个孩子那算是少的。

七八个才是常态。

不过现在这医疗条件。就算有十几个孩子,也不一定能够保证在孩子成年的时候留下一半。

正因为有了足够的人口基数,我的俩个岳父就开始蠢蠢欲动的研究扩大地盘。

其实目标早就选定,就是云南还有贵州,湖南作为一个备选目标。

因为云南和贵州都是山地区多,属于易守难攻的类型。

而于家军是典型的山地步兵。

在这个区域作战,满清和蒙古骑兵的优势就等于没有。

而山地作战,于家军没有怕过谁。

可以说只要兵力充足,这两块地盘对于我们来说那就是囊中之物。

区别就在于,我们要花多长时间和多少代价这两个省占领了。

所以战争准备工作一直在紧张的进行,而出手的时机一直在讨论。

现在基本有三个方案,可各有优缺点。然后我的岳父犹豫不决。

第一个方案就是现在就动手,趁着清军的大部队在围攻昆明。

我们趁虚而入,能占多少地盘就占领多少。

这样能让清军自顾不暇,头尾不能兼顾。

但是这么打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昆明城下的几十万的清军,很可能掉头来猛攻我们,把昆明的那位皇上先放在一边儿。

我们要承受很大的风险,相当于自己把敌人给吸引过来了。

而且被解救的皇上以后还是个问题,弄不好,为了占领昆明,以后还要跟这个大周皇帝再打一仗。

所以这种方案已经被放弃了。

第二种方案就是半渡而击,等到清军把昆明占领了,得胜之师兴高采烈的撤离云南的时候。

我们打个埋伏。找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把聚集在一起的清军杀个落花流水。

我是比较倾向于这个方案,甚至都找出来卫星地图。寻找可以利用河水的地方。

当然水淹七军这个方案也被否决了。

想去打几十万部队的埋伏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且那么多的部队,不可能走一条路线,你只要打了一只。其他的就会蜂拥而至。

就算于家军能打,但是数量毕竟太少,和这群满清的部队以命换命不值得。

最终制定的方案还是要等到满清的部队得胜班师之后。

再对贵州和云南进行攻击,那个时候,呆在云南的部队那就少多了。

当然清军肯定会留上一部分的防守部队提防我们。不过数量肯定不是一个级别的。

毕竟进攻和防守所需要的人马那是差很远的。

而且那个时候进攻的一大好处,就是敌军的增援部队反应会很慢。

经过一场大战之后,部队一定要进行一下修整,特别是现在这种交通状况。

想把解散的部队,再重新召集起来那可就废了老鼻子劲了。

如果时机选的好。清军得到我们的消息之后,在集结部队,然后再行军。

等到云南和贵州,就得在三个月以后了。

当进入云贵高原行军速度会更慢。

能够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去布置防御。

现在我岳父手下的一群军官。每天都在制定各种方案,希望能够用最快的速度占领这两个省。

还有一群人每天忙来忙去的和各方面人联系。

特别是李嗣兴和大周朝下面的那些将领,比如马宝。

除了给他们送各种武器弹药,最主要的就是给他们留好后路。

不论什么时候,他们都有投奔我们的机会。不至于被逼的没办法投降了满清。

这些具体的作战准备工作我就没怎么掺和,说实在的我也搞不懂。

周德良除了在医疗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最主要的是提高了火炮和火枪的威力。

在周小欢花了大量的精力查询之后,总算找到了在火炮和枪膛上刻膛线的方法。

那就是用刻刀硬刻,反复的摩擦,把枪管内部磨出膛线来。

其他的工艺都好说。比如说膛线的弯曲的程度。周小欢可以直接从网上找出来合适的渐开线,周德良照搬就可以了。

但是这个刻刀却很难解决。现代用的各种合金目前还没有影。

但是这并不能难住一个拥有网络的现代人。

在山东昌乐方山一带,放羊的老汉在山沟里捡到一种棱角分明、坚硬无比、深蓝明亮的石头,用它去蹭火镰打火,他们把它叫蓝火石。

但是因为这种宝石的颜色过深,几乎看不出蓝色,完全就是黑色。所以当地人也没人把他当成宝石。

不过这种石头当成打火石用着非常的好用,几乎看不到磨损。

当我军大量的使用竹片弹簧做的燧发枪,就需要大量的火石,而且对火石的大小尺寸质量要求比较高。

太大或者太小都不好安装枪管上面。而且如果这个火石不够耐久,用上一段时间就磨损了,就要经常的更换,非常的麻烦。

于是,各地的质量比较好的火石都被商人们找到,送到我这里进行实验。

而山东昌乐的这种打火石,不出意外的成为了火枪上的制式装备。

所以从山东昌乐地区收购来的这种黑色的打火石。我们的后勤部门储存了很多,大块小块的很不少。

而且给火枪当打火石用,有绿豆大的一颗就可以了,太大的都储存起来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