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493节(1 / 2)

  ……

  南洋非正常死亡的人数节节攀升,这个时代的南洋对传染病认知局限,而他们又像处于奴隶社会中,所以很多人甚至直接被自己的主人所杀害。

  虽然这种手段显得十分血腥,但直接杀死全部的感染者,这其实是时下医疗落后处境的最有效的解决手段。

  若是将每一个感染者都杀了,自然就可以彻底阻断天花病毒的传播。

  当然,天花的可怕之处是病毒抵抗力较强,能在干燥和低温环境下存活数月至一年半之久,这亦是很多地区反复出现的原因之一。

  随着十月份来临,这种低温天气反而给天花病毒提供了温床。

  苏禄国的疫情自然不可能因为杀了温向明便结束,亦不会因为他们杀了一批感染者而杜绝,其实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越来越多的百姓感染上天花,而后纷纷被扣上了邪恶异教徒的帽子。

  十分讽刺的是,有的人看着温向明被烧死而鼓掌,结果没过几天便被王室护卫队的人找上门,从一个看客成为了新主角。

  原本这天花疫情就已经足够恐怖,而今加上人为的因素,苏禄国的人口宛如盛开的花海正在逐渐凋零。

  在十月份的时候,苏禄国的天花疫情导致人口直接锐减三成,而这场疫情远远还没有结束。

  苏禄国出现了比较罕见的一幕,在看到峒王感染天花而死的时候,东王和西王选择携带家眷北上,他们打着朝贡的名义前往大明都城。

  虽然这里是他们统治之地,但在生命面前显得那般的微不足道,何况此行主要是为了避祸。若是苏禄国真成了人间地狱,那么他们不介意像东王分支那般定居大明。

  随着天花病毒蔓延到吕宋岛的马拉尼国,至此整个南洋都处在天花疫情的魔爪之下,每日都有大量的人口死去。

  即便后世都没有天花的治疗方式,如今全球疫苗接种计划注定不可能成功,而今南洋这场疫情恐怕得持续几年。

  只是几年后,他们将会死掉多少年轻的劳动力人口,而他们国力又会被削成什么样子,一切都显得那般不容乐观。

  面对这一场天花疫情,不仅普通百姓十分担忧,而且他们的统治者同样忧心忡忡,而今年他们进京朝贡的愿意比任何时期都要强烈。

  印度洋和南洋遭到如此严重的天花疫情,大量的人口感染天花病毒死亡,这么重要的事情自然已经上报天子。

第五百一十五章 国之重臣让皇帝很失望

  京城,世界集大运之地。

  在各地动荡不安的时候,这里既没有受到天花疫情的肆虐,亦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而是呈现着日新月异的新兴气象。

  北京城不仅没有受到岁月侵蚀,而是焕然一新。内城青石铺就的路面光滑如镜,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因为没有扩建外城,所以内需的土地是寸土寸金,而且这些年的价格一直在持续走高。

  原本内城房屋破旧的人家都纷纷变了样,他们或赚钱翻新了自家宅子,或高价卖出搬出城郊居住。

  现在内城处处都是各种特色的古建筑风格宅子,这里处处充斥着东方元素,各国使团来到这里哪怕光是瞎悠都能让他们目不暇接。

  由于居民的收入维持走高,不仅推动了京城的消费市场,而且让这里的商业气氛越来越浓厚,甚至不输江南的一线城市。

  特别是那些商铺装潢是越来越舍得花钱,今天最豪华的酒楼在城东,明天最豪华酒楼的头衔可能就落到了城北。

  其实变化最大的是外城,在朝廷明确修建京津铁路后,大家都知道“北京不向南”,很多产业纷纷向东靠拢。

  据工部衙门知情人士透露,在京津铁道的规划中,将来的北京火车站会落在东郊,所以东郊的土地价格水涨船高。

  当年钱员外在城郊囤地,原本赌的是朝廷修建外城,从而满足人口的居住需要。

  虽然现在朝廷早已经明显放弃了修建外城,但现在大家对大明军队的信心越来越足,亦有大量的百姓在城郊居住,导致地价同样是飞涨,而钱员外的投资已经带回了十倍的回报。

  当然,这得益于朱祐樘所提出的城市新规划,将东郊划出棋盘般的一大片区域,在其中修建一条条宽裕的水泥路。

  若说内城是古风建设的基调,那么东郊新区则是呈现着现代化元素,一栋栋两层砖楼拔地而起,已经成为很多百姓的首选风格。

  跟有钱人所追求的雅致不同,普通人家只要有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所以更能利用土地的楼房成为了普通人的经济之选。

  虽然不断冒起来的楼房,亦是默默地拉动着大明经济发展,但不可避免地消耗着生铁。

  生铁,已经成为整个王朝最急切需要的物资。

  好在大明王朝拥有诸多铁矿,而海外的藩属亦是不停进贡生铁,甚至占城国举一国之力为大明开采铁矿。

  当然,这些生铁只能说仅仅够用,而大明王朝想要一直这般建筑下去,那么还需要从其他地方弄来大量的生铁。

  目前京城最浩大的工程自然是京津铁路,这条两百多公里的铁路从北京城延伸到天津港,将是大明王朝崛起的标志性工程。

  大明的财政预计超过一千万银元,虽然大部分成本是采购铁矿石,但一部分是工人的薪水和伙食,这些钱亦是慢慢流向各行各业中。

  以畜牧业为例,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员参与京津铁路建设,所以每日都需要大量的肉食,而这同样带动了畜牧主的收入。

  好在大明已经在居庸关建立了国字号养殖基地,加上又从北元、朵颜三卫和海西女真四部那里建立了羊肉贸易。

  虽然现在大明仍是以入仕为第一要务,但随着百业兴盛,越来越多的人家都愿意让他们投入这种生产建设中。

  特别是现在最为吃香的建筑师,不仅拥有国子监监生的功名,而且还能够挂职在工部下面,将来甚至可以成为工部的官员。

  在工部官员最新的规划中,工部左侍郎将来要求是工程学院出身为主,这给原本火热的学院再添了一把火。

  至于成功进入内阁的前任工部尚书贾俊,更是让大家意识到皇帝对工部的重要,对工程人才的特别关照。

  大明王朝如此火热的工程建设,既有朝廷在背后默默推动,亦有如今全国百姓的那股热情,甚至已经形成一股建设浪潮。

  正是如此,在以建设为基调的带动下,北京内城的建筑物保持着古色古香,但城东新区已经弥漫着现代化的气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