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我来到这里只做三件事,赢球,赢球,还是TMD赢球!10(1 / 2)

“要不要让弗雷德去协助左路防守?克里斯蒂亚诺太过频繁回撤补防的话,我们的左路攻势就推不出去,被压得太狠了容易犯错啊……”

卡里克看着此时自家左路被压制的局面,略有些担心的向李琛提议道。

边路防守空间被压缩得厉害就容易被对手制造出多打少的被动局面,照常来说,更靠近这一路的中场球员是要协助防守的。

但李琛这会儿却并不急于调动弗雷德向左路投入防守精力,他只是眼神凝重的摇了摇头。

“阿森纳就等着我们向左路倾斜防守力量,马蒂奇身前一旦失去弗雷德的扫荡保护,厄德高就能和队友配合走侧翼突破我们中场的正面拦截。

别看阿森纳这会儿在右路攻得凶,马丁内利的个人突破能力还没强到能打崩达洛特的地步,克里斯积极回防也是件好事,他们顶得住!

相比之下,阿森纳在中场中路的进攻渗透才是我们必须要重点限制的,摁住厄德高的发挥,奥巴梅扬就只能多拉边去接球了,这才是我想要看到的防守效果。”

李琛一边向卡里克详细解释,一边做出战术手势示意场上的几名中场球员按赛前战术部署行事。

果不其然,逐渐适应了阿森纳右路进攻强度的达洛特发挥渐渐稳定了下来。

在不需要分心套边插上进攻,只需要专注防守的情况下,他的速度和明显在边卫球员里大一号的身板就是他的优势所在。

马丁内利能明显感觉到达洛特防守强度的提升,富安健洋套边的几次下底尝试也被拜利的提前卡位给挡住了去路。

不想强行突破丢失球权,马丁内利也只能频繁的将球权再回敲给厄德高或者是上前来接应的自家后腰托马斯。

于是阿森纳解决进攻问题的中心战场便又回到了中路。

阿尔特塔在场边不断摩挲着自己的下巴,看着没什么进展的比赛局面,脸上倒没什么郁闷表情,不过也在心里暗叹了一句“曼联换帅换得真不是时候”。

如果还是索尔斯科亚之前执教时的那个曼联,那阿尔特塔绝对有信心能率队在中场这个环节上压制住曼联的发挥!

毕竟那会儿马蒂奇不是踢单后腰,就是身边没几个能在防守端给他提供助力的搭档。

阿森纳正常打高位压迫,早就把马蒂奇抢得狼狈不堪了。

不说在老特拉福德大概率赢下曼联,阿尔特塔相信自己的队伍至少也能取得场面上的压制。

不好拿三分,那拿下一分全身而退也是能接受的局面嘛。

可现在看来,已经初步解决了中场防守问题的曼联完全有资格在主场追求连胜。

恐怕曼联的一众主力球员们现在也是憋足了劲想要在主场表现自己吧…

阿尔特塔感觉有些棘手,曼联中场防守体系的重组完善度已经超出了他的赛前预料。

没有另一名可以前插拿球完成突破任务的技术型中场,仅靠着厄德高一人推进,阿森纳的进攻节奏是难以大变的。

这个时候就别说改打什么边中结合,两翼齐飞的进攻战术了。

阿森纳今天首发的两名边锋可还没强到能各自一对一强吃下曼联边后卫的程度。

再说了,边中结合,你中路杀不出重围,没法提供节奏变化的能力,那边路怎么跟着一起动呢?

说到底,还是板凳厚度不够啊…

阿尔特塔一想到扎卡的伤病,内心又是叹了一声,不过他在表面上却是没体现出来内心的情绪波动。

有他站在场边一脸严肃认真的督战,场上的阿森纳球员们倒也不会因为一时进攻的受阻而自乱阵脚。

托马斯和埃尔内尼两人坐镇中后场,把比赛节奏还是控制得很到位。

但阿森纳终究是在持续的向前进攻试探,同时还得面临曼联中低位的逼抢压迫,难免会出现传球失误的情况。

不过曼联这边在抢下了球权后倒也不着急立刻发起快速反击,反而也是稳步向前推进,将球权交到了回撤接应的桑乔脚下。

这其中体现出来的战术变化就让阿森纳全队有些惊讶了。

因为上一场联赛,曼联在对阵切尔西的比赛中拿桑乔和b费两员中场大将当战术幌子,实际上是由持球后插上的马蒂奇来推动进攻变化。

所以这一场比赛,阿森纳自然针对马蒂奇的后插上发挥做了详细的防守应对。

可现在看来,李琛今天是不打算再让马蒂奇过多的插上参与进攻了,反而是摆明了要让桑乔来掌控进攻球权!

“难不成李琛真的是想让桑乔踢边前腰来替代b费成为进攻发牌手?”

这样的疑问此刻出现在了无数观看比赛的球迷脑海中。

阿尔特塔本来也是这样想的,直到他无意间看到李琛踱步到场边,做出了一个单掌下压的战术手势!

场上的曼联主力球员们随即进一步的铺开了阵型。

以桑乔为持球核心,马夏尔与弗雷德一前一后向他积极靠近,保证他前后都有至少一个出球接应点。

曼联的左右边后卫也都开始大幅度的前插,基本是前提身位过了中线。

c罗倒是不着急去站住马夏尔回撤后留下的中锋位置,依然埋伏在阿森纳大禁区左右两侧的肋部区域无球活动。

此刻的桑乔自然就成为了球场上的焦点人物。

但他并没有像球迷们想象的那样大胆拿球盘带突破,制造进攻杀机。

只是在稳定的控球护球之下,一边躲避着阿森纳后防球员们的盯防,一边稳妥的向两翼队友输送球权。

这样的进攻打法看似有些拖沓,但实际上却规避了很多的失误风险。

而且很快,不少的资深球迷们就发现了桑乔在球路选择上的出色之处。

像此前索尔斯克亚用桑乔的那种方法,其实就是把桑乔身体对抗强度不太够,盘带突破速度不快的弱点暴露给对手。

而且当时桑乔多在两条边路固定活动,他想走中路拿球和队友打配合,就势必要侵占b费的战术空间。

所以哪怕他在一对一的强突上总是会吃亏,但他还是必须去尝试,因为留给他的战术权限只有这么一点。

在崇尚身体对抗,后卫又几乎个个都是魔鬼筋肉人的英超,桑乔的踢法就注定了他在边路很难打出亮眼的发挥来。

现在李琛把b费的身位一回撤,前场留出来的大片空间任桑乔和c罗利用,能够同时在边路和中路拿球组织的桑乔顿时就被盘活了!

与其把桑乔定位成一个传统的边路突击手,不如把他定位成一个新时代的边路组织者。 在李琛的新战术体系下,桑乔不需要再用自己并不占优的对抗以及速度能力去和对手较量,而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