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诗绚桃园(大结局)244(1 / 1)

 电视台的采访节目在第二天的地方台的晚间新闻里播出了。 李涛提前通知了刘中义。当刘中义和庄瑶在新桃园的简陋居室里看到电视上的卢四海和李涛时,他激动地几乎跳了起来。当他听到李涛高大上的发言时,他的眼眶一热。 他曾经总觉得李涛是不接地气的书生,但李涛用实际行动改变了自己。他的发言是接地气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切身的参与劳作与实际生活的感受,他说不出那样的话。 这档节目的标题是“心归田园,情系慈善。”看得出编导用心了,这8个字紧扣李涛和马晓琼的发言,极为妥帖。 节目播出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引起热烈讨论的并不是关于慈善,而是李涛和马晓琼的发言。讨论的中心是,满嘴诗词的人居然也能干农业?还把生意做得那么大?这说明当下的农村是卧虎藏龙!农村是好地方嘞,各方大侠都到农村来了! 电视节目的播出,催生了大批的游客到二里庄和新桃园参观。还有的跑到孟萍家,看施工状况,拍照,发朋友圈。 李涛的那句关于“老家”的话成了街谈巷议的金句。 在超市,在农贸市场,在广场上……总之,在汤泉县人潮汹涌的地方,耳边总会想起这样的声音: “那不是你事业的老家!” “哪家伙太坏了,啥时候能找到道德的老家?” “那谁,又离婚了!我看她永远也找不到情感的老家!” …… 电视节目像春雨,浸润着卢四海一家、李国清一家、庄瑶小两口、马晓琼以及和他们熟识的人。二里庄的全体村民更是受到鼓舞和教育,同时也感到荣光。 鉴于沙场的出色营收,李涛和刘中义捐助了龙震10万元用于他女儿的白血病治疗。马晓琼以个人名义借款10万元,算是预支第二年的分红,资助龙震。 一档电视节目,像一泓清水,滤掉了他们身上原本不多的杂质,变得更加纯净了。 …… 3年后的春天,刘中义和庄瑶邀请李涛两口子和马晓琼、龙震齐聚新桃园赏千亩桃花。 他俩提前赶到了桃园。灿天绚地的灼灼桃花渲染着乡村振兴的妖娆画卷。 望着不远处的御景华府,刘中义说:“你以前从没想过要离开杭州,更没想过来我这边安居。现在怎么样?汤泉县比杭州住得舒服吧?这才是咱的老家。” 庄瑶笑了笑,“是吧。”她眼中的那栋16层,那套3居室,似乎正散发出温馨的气息,融进煦暖的春光里。她的思绪不由得飞到了杭州。3年多的时间里,杭州萧山的那套房从19500元/平米升到了28000元/平米,120平的房子升值了100多万。 而李涛两口子在东莞的那套房,也在3年间升值了8000元/平米,他俩的那套房,也升值了近百万。 前段时间,他们两家在一起讨论,外面的房子要不要卖掉?以中国当下的政策,再升值的可能性不大了。刘中义说,房价上去了,掉价的空间不会太大,因为中国的房地产业不能垮。房子委托物业在出租着,还有得赚,卖它干啥?世事难以预料,说不定咱啥时候又想回城市呢! 三对夫妻聚齐之后,刘中义对龙震和马晓琼说:“听说你们女儿的病基本上治好了。去了这块心病,你俩还不结婚吗?就算还没结,也和两口子一样了。” 又转向李涛和贺雪梅,“今天是咱3对夫妻畅游桃园赏桃花,心情大好。要是古人哪,少不了要吟诗作对的。他两口子都是诗人,你李涛也是诗人。这里边我年龄最大,今天我就卖个老,给你们仨一个任务——每人写首诗出来,让我好好看看,你们的诗到底是怎么写的。我不懂写诗,看个大概还是可以的。写完后发到我手机上,我要永久保存的!” 李涛和马晓琼相视一笑。 李涛说,灵感都埋到土里去了,不过你这么一摊派,再把灵感从土里挖出来就是了。 马晓琼说,自从到桃园干活,几乎没写过诗了,不过这千亩桃园足可引发诗情的,我就凑个数啦。 龙震说,眼前桃花灿烂,心中万般温暖。你们对我的资助一世不忘,写首诗何足挂齿哉! 他们在桃园里穿行,尽赏春光无限、桃花妖娆。半个钟后,或许龙震是胸中块垒甚巨,他首先把作品发到了刘中义的手机上。 刘中义看时,标题看不懂,道是: 赏桃而触旧绪迥别刘郎惟萦恩霈 千亩桃园绚碧空, 四时恒爱对东风。 纵然叶落秋声里, 也寄春衣照彩虹。 刘中义对诗词一道无甚研究,粗略读出感恩之意。也不便细问,心想回去后细问李涛可也。 须臾,马晓琼的发过来了。刘中义知晓马晓琼是写新诗的,看去时,题目是《桃花》,写着: 桃花 千亩桃花和一朵桃花 只隔着一片绿叶的距离 在叶脉深处 我悬惊蛰为铃 日日摇响 每一个灿烂 刘中义不大看得懂,似有励志之意,直待回去后再请教。 正揣摩着,李涛的也发过来了,却是一首词,词牌名是《采桑子·千亩桃园》: 采桑子·千亩桃园 春风染艳千枝色, 独眷桃花。 胜似流霞。 妆媚云泥不足夸。 。。。。。。 须知叶落归根处, 淡酒闲茶。 海角天涯。 一瓣心香是老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