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139节(2 / 2)

  “咱们想要永解辽东边患安定问题,那么就要保证辽东拥有随时征讨女真部落的实力。除了厉兵秣马外,当着手解决辽东粮草的储备问题,只有粮草充足才能攻守兼备!”新任的兵部左侍郎白昂显得很是积极,当即抛出自己的看法道。

  他是天顺元年的进士,初任礼科给事中,由平定刘通叛乱有功,升南京兵部右侍郎,现在被朱祐樘提拔为兵部左侍郎。

  从养老院到朝廷的中枢,这无疑是一次大升迁。

  不论是他一直以来的忠君思想,还是感激朱祐樘的提拔之恩,而今都是十分用心地为辽东的战事苦思。

  “白侍郎说得对,辽东的粮草确实是目前最大的问题!此次咱们出塞战事,受制于军粮不足,即便咱们兵强马壮亦不好继续深入!”吏部尚书李裕认可白昂的观点,当即便附和地道。

  工部尚书贾俊深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亦是感慨地道:“此次咱们的军队受困于军粮,无法对建州左卫进行围绕,当真让人心有不甘啊!”

  很多人并不理解,平时的士兵同样需要吃吃喝喝,为何古代打仗需要的军粮骤增,甚至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其实这里涉及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是作战人员和马匹的质量问题。

  平时在地方养兵都是自给自足,哪怕士兵饿着一天肚子都无关紧要。只是出征在外需要跋山涉水,甚至还要急行军,若是还空着肚子,那么跟送人头没有什么区别了。

  平时马匹吃点干草便可以过一日,但战马需要用草料和粮食混合喂养,这样才能保证作战时的体力。

  最为重要的是,军队长程作战,除了几日的奇袭作战外,身上不可能随身携带大量的军粮,而这些粮食是需要后勤人员运送的。

  在这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运粮历来是作战的最大难题,故而有记载: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

  正是如此,虽然辽东有着早前已经规定好的运粮路线,但奈何辽东粮食不足。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解决辽盐,充盈广宁仓!今淮盐已经成效非常,若辽盐能效淮盐之法,粮商必定趋之若鹜!”户部尚书李嗣意识到还是户部自身的问题,当即便献策道。

  辽东的广宁仓同样是通过开中法解决军粮问题,只是辽东盐的吸引力不如淮盐,在正统年间还是仓厫不足,到了成化后期便开始败坏。

  以成化二十二年为例,辽东岁需军粮九十六万石,卫所的屯粮和户部所拨共计五十三万石,尚缺四十余万石。

  户部一再招商中纳,结果因无应者,只好向盐商妥协,将盐引卖给他们换银,最后再用银买粮食。

  至于这里是否有猫腻,现在已经无从查实,亦不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只是早前开中法遭到官商破坏,致使现在广宁仓的存粮锐减,已经无力支持大军出塞作战。

  “此策甚妙,如此便可保辽东军粮充足!”

  “若是辽东军粮充足,此后便可时而用兵一劳永逸!”

  “咱们大明边境趋于守势便受军粮之困,臣附议此策!”

  ……

  刑部尚书杜铭听到李嗣的提议后,知道保障辽东的粮食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棋,当即纷纷表态地道。

  朱祐樘原本是想要交由王越来整顿辽盐,只是现在看来是不好再等了,便是望向这里的重臣道:“既然如此,咱们设辽东总督兼理盐政。若辽东无法解决中盐,可再增发淮盐引,确保广宁盐粮充盈,只是此位关系大明辽东安定,非能臣不可往也!”

  这……

  在场的官员不由得面面相觑,却是知道皇帝设立辽东总督是希望从他们中选派,而不是由地方官员出任。

  “陛下,臣愿为辽东总督替陛下分忧,还请陛下恩准!”正是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当场请愿道。

第一百八十二章 从马厩走出的总督

  大明现在最高的决策机构其实就是朱祐樘所主持的阁臣和六部官员的最高会议,不论是国家战略还是重要的人事任命,通常都在这里进行决策。

  在不经意间,重要的人事任命悄然转移到这里。

  虽然朱祐樘已经渐渐摒弃英宗朝所制定的九卿廷推,但现在最高决策会议终究跟侍奉官制度有所不同,参会的重臣都拥有一定的参与权。

  特别从内阁到六部,现在都已经是朱祐樘的人,自然不会有人跳出来唱反调。

  正是如此,同样是由皇帝最后裁定的人事任命,但朝堂已经鲜有反对的声音,甚至重臣默默拥护着这种模式。

  其实最吃亏的是大理寺卿、太常寺卿和左右通政使等正四品以上的非六部官员,但这些人注定是翻不起浪花。

  在朱祐樘执政下的帝国,现在可谓是蒸蒸日上。

  辽东战事只是本次会议的议题之一,除了参治岛的朝明互市外,本次会议另一项重要的主题是敲定今年恩科乡试的主考官的人选。

  朱祐樘为防止乡试主考官和监临官串连舞弊,决定打破选派乡试主考官的传统模式,却是决定所有乡试主考官均由京官出任。

  虽然京官前往偏远的省份需要更长的时间和费用,像前往南昌需要将近五十日,但出于对选才公平性的考量,其实这种投入还是值得的。

  在场的重臣已经意识到偏远省份科举的弊端,甚至礼部尚书徐琼和工部尚书贾俊特意望了一眼万安,知道这个问题确实应该处理。

  现在看到朱祐樘看到乡试的舞弊问题且提出解决的方法,除了佩服这位帝王英明外,自然同意了这一项举足轻重的改革。

  吏部尚书等官员其实是乐意如此,毕竟是选派京官赴任,无形中抬升了现在京官的地位,特别六部郎中变得更加值钱了。

  随着今天的议题全部结束,十六位重臣纷纷离开这位神圣的养心殿。

  自从新的行政中心设立在这里后,君臣间的交流明显变得更加快捷和高效,更是得到了重臣的一致拥护。

  “陛下说乡试主考官不限于翰林,这真是难得啊!”

  “一些老翰林确实不宜长途奔波,宜以青壮官员为主!”

  “既要青壮又要德行优良,这样的官员恐怕不好找啊!”

  “别天天想着谈资论辈,要多给后辈机会,他们未必差!”

返回